友:老师,我是国学的爱好者。但别人问我什么是国学时,我却不知该怎么回答,您认为应该怎样定义“国学”两个字呢?我: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的学问或我国的学问。在古代,国学指的是国家办的学府,如国子监、太学、南唐的“白鹿洞国学”等等。“国学”二字的提出,根源在于二十世纪初的西学东渐,目的是区别于“西学”。国学应该包含中国的全部学术思想和文化。友:我之所以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主要因为现在学术界好像为定义“国学”争论得很厉害,也不知道哪个学者说得对。我:这个争论是很无聊的。问题很简单,把国学理解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可以了。最狭义的国学就是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学为首。现在一般人理解的国学往往指的是易经内经、诸子百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中国禅宗、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这样理解还是狭隘了一点。严格地说,真正的国学还应该包括中国从古到今的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风水算命、风俗习惯等等。季羡林先生提出的“大国学”的概念还是有见地的。其实,早在东汉,中国古人就对学问进行了分类。如《汉书·艺文志》就谈到了学问的分类,它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这是大六艺。还有所谓的礼、乐、射、御、书、术小六艺。第二部分是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农家、纵横、小说等等。第三部分是诗赋。第四部分是兵书。第五部分是术数,包括卜筮算命的《周易》。第六部分是方技。如房中术、医术等等。民国的章太炎则把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友:您说的经史子集,我看到不同的分类,您认为它们是怎么分类的?各指的是那些书呢?我:经、史、子、集是一种图书分类法。这些书太多了,一辈子也研究不完。除了几本经典,其他的大概齐读了一下就行了。我读了不少书,但大部分都是泛读,我个人的观点如下:有的分类法把《道德经》、《孟子》、《庄子》等放在“子”里。我看这是带有倾向性的,因为历史主要是儒家编的。不过,这个事无需太较真儿。我:不是,提起汉学,这又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汉学是指明末清初研究与中国汉民族有关的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它以经学为中心,涉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等等。从域外的角度,汉学也称中国学,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文化的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如美国汉学、欧洲汉学、东亚汉学等等。也可分为三大板块:周边国家的汉学、俄罗斯汉学和西方汉学。上面所述侧重于学术研究层面。如果从词意上看,我认为也可以把汉学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包括汉民族各方面的文化和民间风俗习惯。与“汉学”相比,“国学”则更为宽泛,它应该包括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国学已经退化为义理考据辞章的汉学,专注于注疏、小学类等研究。民国延续了清朝的风气,也喜欢搞这一套,这实际已经背离了学问的根本。友:注疏我知道就是注释,小学类指的是什么呢?我:不好意思,给你提个醒,注疏不是注释,注和疏是两个意思。“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解等;“疏”又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等。注疏主要是对经典的文字、语意、读音、语法、名物等进行辨别说明。孔孟之后,王阳明痛斥的后儒出于无知和私欲,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胡乱注疏,导致孔孟学问面目全非。我虽然不喜欢郭沫若,但他在《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中有段话说的却是很有见地的,他说:“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于是崇信儒家、崇信孔子的人只是崇信的一个歪斜了的影象。”。你可能不了解,郭沫若这个人是很好玩的,他对杜甫和曹植不以为然,却对王阳明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他本人缺的恰恰是王阳明的骨气和致良知的功夫。小学类属“经”部,指的是训诂、字书、韵书。西汉时指文字学,唐宋以后又称字学。即字形、字音、字义的研究。我:没事,这个知不知道不重要,也属于小学类,属于一些没用的知识。你看,被你这一问,我说了一大堆词语解说,也变成训诂考证、小学咬文嚼字的老夫子了。这样吧,如果让我来定义什么是国学,那就换个角度,定义为宇宙人生之学、安身立命之学、悟道之学、为己之学、上达之学、本体之学、快乐之学、成人之学、成圣成佛之学。一句话就是:独乐乐进而众乐乐之学。友:哈哈,还是您的定义的明确,直通本质和目的。我个人更愿意把国学理解为哲学。我:无所谓了。不要在名词上折腾,你又不是国学教授或研究员什么的,研究这些名词干什么?那些研究训诂考证名词辨析的专家学者无非是靠这玩意儿混口饭吃,搞了一辈子的研究不过是一脑子的知识,学问入不了心有什么用?你要把学问的根子找到,然后一路修行下去,入了自己的心,把自己修得无忧无虑,自由快乐,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坎坷不动心,那才是真正的做学问。友:我知道了。就哲学而言,您认为东西方有什么区别?我:区别主要在于,东方哲学接地气,谈的是宇宙人生的学问。它可操作,可运用,可实证。它不是纯粹地玩逻辑思辨等大脑理论,而是强调领悟的心灵学问,所以它是究竟的。儒家的下学可用于日常的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儒释道的上达学问可以让人觉悟解脱,获得心灵的自由和本体之乐。下学是为了上达,可惜历史上的学者大部分都是下学,不懂上达,今天尤其如此。西方哲学除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叔本华、尼采等人外,其他的哲学家更侧重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逻辑学和词语学。学了也是“为人之学”,除了分析现象世界东西和言辞辨析,其他没什么用。友:谢谢老师,真是受益匪浅啊,耽搁您的时间了。我:不客气,我是闲人,有的是时间。
三年级标签库
全国老师和家长都在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学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