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分类

2023-04-24 19:11:56

《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DOC范文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DOC范文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1、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方程的有关概念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2=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注: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二、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个数2、,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CA=CB,那么A=B如果AC=BC;,那么A=B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四、去括号法则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形式)系数化为1.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3、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设:设未知数列:根据题意列方程.解:解出所列方程.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答:写出答案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标准形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4、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是未知数。未知数一般设为X,Y,Z。分类: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将未知数放在等号左边,常数放在右边。如:X+2X+3X=6等式两边都含未知数。如:302X+400=400X,40X+20=60X.方程特点:该方程为整式方程。该方程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该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一元一次方程判断方法: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5、整理为AX+B=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一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它是等式;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学习实践:在小学会学习较浅的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开始深入的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较难的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工程问题、植树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相向问题分段收费问题、盈亏、利润问题。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4X=241700+150X=24500.52X-X=80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初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分类

来源:学而网网整理 2018-12-18 字体大小: 分享到:

新一轮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学而网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 中考 必考点、中考常考 知识点 、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元一次方程 分类:

1、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将未知数放在等号左边,常数放在右边。如:x+2x+3x=6

2、等式两边都含未知数。如:302x+400=400x,40x+20=60x.


上一篇:初二数学知识:一元一次方程误区提醒

下一篇:初二数学知识:一元一次方程标准形式

标签: 初二 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 (责任编辑:alina)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学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