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英语 的文章

2023-04-24 19:11:56

英语是全球化时代绝大多数国际型活动的首选工作语言。作为公认的使用最普遍的国际通用语言或全球通用语,英语被广泛地运用于会议、期刊和图书出版、新闻传播等方面。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9月,教育部公布了学制系统,从这时开始,中国的大学和专门学校中开始设置了外国语专业,英语专业是其中主要的语言专业。1961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统一思想部署教材编写工作。在此次会议期间,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等单位讨论和制定了一份5年制的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案。这份教学方案,除了明确培养目标外,对课程设置做了较详细的规定——主要是语言和文学类课程,包括英语语言理论、各国文学史以及英美文学作品选读等。1963年9月,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划委员会和教育部修订195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五、师范部分”,其中有“英语”专业,专业编号为050004;二是“六、文科部分”,其中有“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专业编号为060005。1964年10月,教育部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在其中,将英语确定为学校教肓中的第一外语,并指出:“目前高等外语院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外事工作的需要,整个外语教育的基础同国家需要很不适应,呈现出尖锐的矛盾。”该《纲要》提出了发展外语教育的方针,对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的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了要“举办研究班,扩大招收研究生”,提出要“新建和扩建一批高等外语院校”。1966年,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达到额74所。同年6月,”文革“开始,《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等被迫停止。“文革”期间,外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外语院系停止招生。1971—1977年间,根据中央的指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外国语学院和各地高校的外语系相继开始招生工农兵学员。1978年8月28曰至9月10曰,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提出了《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1978年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中央和地方理工类重点大学率先开办了“科技英语”或者“专门用途英语”专业。20世纪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订通过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这两个教学大纲对全国各类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是高校英语专业组织教学、编写教材与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1985年,国家教委开始着手修订《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于1987年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与英语专业有关的本科专业有7个:英语(英语语言文化)、英语语言文学、专门用途外语(科技)、专门用途外语(旅游)、专门用途外语(外贸)、专门用途外语(外事管理)、语言学。此后一段时期,英语专业过于单一的四年制学制变为弹性学制、从过去单一语言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向、从单一语言专业教学向多科或复合型专业转变。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原外语专业教材编审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有英语指导组,后来改称为分委员会。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2004年3月,经过修订后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发布。同年底,《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大纲》出台。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课程设置应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外语专业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构建,特别应突出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包括提升学生知识素养、道德品质与身心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3)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4)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在岗培养、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和研究能力。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最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拥有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2)融合语言学习与知识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质晕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语专业教学有主要有三个阶段: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的外语教学第一阶段,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主流的第二阶段,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第三阶段。第二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开始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英语+专业(如英语+新闻、英语+经济)”“复语(如英法双语、英德双语)”和“主辅修”。从人才培养活动的整个过程出发: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规格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类型、层次的英语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在各类各级公司、企业从事一般性翻译或外贸工作。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管理方向):毕业生适合在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从事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同时也可在各级政府涉外部门、各类外向型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保险、海关、边防及科研等部门工作。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生可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以选择留学、考研或国外就业。

五年级标签库

学而网热线电话
400-6869-101
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标签库 > 英语

关于 英语 的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学而网